网站颜色:

二手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9787040415773

  • 书名: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

基本信息

书名: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

price39.80yuan

作者:丁柏铨 编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

出版日期:2014-(咨询特价)

ISBN(咨询特价)

字数:(咨询特价)

页码:515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第三版。在、二版的基础上,主编丁柏铨教授广泛搜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从头至尾进行了全面审读和修订:增加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相应内容;对“新闻写作的创新”一章作了较大修改;对书中的若干文字表述进行反复推敲,力求更加准确;在保留富于力的经典案例的同时,删除某些略显陈旧的个案,大量增加鲜活的新例,努力做到中西经典案例兼收并蓄;注重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成功经验的学理思考,注重将近期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吸纳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之中。编者通过各种努力,力求使《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臻于完善。《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例新颖,是当今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研究领域一本颇有特色的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研究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目录


绪论
节 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第四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能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异常
二、能活跃地进行创新思维
三、能富于成效地与人交流
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
五、能不畏艰辛地战胜困难

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节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第二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始点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特点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
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
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
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
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
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
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一、采访前资料准备的重要性
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坚持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
二、从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
第三节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
二、制订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
第四节 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一、在合适场合创造采访机会
……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第八章 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
第九章 消息写作(上)
第十章 消息写作(下)
第十一章 通讯写作(上)
第十二章 通讯写作(中)
第十三章 通讯写作(下)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
第十六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下)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三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
  四是确定提问的顺序。应确定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提出问题,还是一开场就把尖锐的问题摆到采访对象面前。
  五是确定提问的态度。提问时可以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也可以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对此应有所考虑,要视采访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六是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避免以“你有什么感想”这类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的问题作为问。如果需要过渡,过渡性的提问应当体现合宜性:或承上启下,或缓和气氛,或转换角度。结尾常常需要留点余地。
  在一次特定的采访中,以上程序可能未必完全用得上,用得上时也不必照搬,但即使如此,预设一个方案还是很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步骤就是设计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记者还是外国的记者,都很重视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达到的数量,就有可能出现比较精彩的问题。因此,有些外国记者通常在采访计划中要设计上百个问题,然后再进行缩减,缩减到30~50个问题,直至只剩下十几个非问不可的问题。这时候的问题往往具有很高的质量。
  拟定采访计划,实际上是对采访过程进行策划。通过这一策划,记者内心就会比较踏实,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而心虚,往往能在采访过程中始终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采访计划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记者充满自信地进行采访。初学采访者尤其需要认真拟定采访计划,因为他们通常更需要采访计划所赋予的信心和勇气。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只知道完全按照采访计划进行采访的记者并不是好记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访往往不能完全按原先的设想进行,记者不能抱住采访计划不放,而应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事实上,没有一次采访是完完全全按照采访计划进行的。
  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
  在当今时代,记者为了争取到采访机会,可以说是动足了脑筋,有人甚至如此评论这种行为:“赢得采访机会的不确定性正是推动记者不断前进的东西:追求的兴奋。”如果一个采访计划设计得很,但因为采访对象不配合而无法得到实施,那么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没有采访的机会就绝不可能有采访的成功。对于记者来说,不怕采访对象不好对付,就怕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
  一、在合适场合创造采访机会
  (一)营造合适的采访环境
  在很多情况下,记者的采访要求遭到拒绝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只是因为他所选择的采访场合有问题。如果他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这里,合适的场合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合适的采访环境,包括该地点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其二是合适的采访语境,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谈话情景中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在西番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多政客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肯定不会讲真话,他们总是用一种带有自我保护意味的冠冕堂皇的语言来打发记者,有时甚至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觉,采访对象更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接受采访,而且会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在正式场合,采访对象对记者常常存有戒心,或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顾虑。
  因此,记者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采访的环境。一则,要选择ArL适的采访时间,注意不要在采访对象睡眠、用餐或工作繁忙时打扰他们。再则,要注意营造比较温馨的采访气氛,常用的方法是私下约采访对象下班以后出来喝茶、喝咖啡,或者在采访对象有空的时候到他们家去坐坐、聊聊,这样采访对象就很难拒绝记者的采访。
  《重庆晨报》记者徐源在采访张壤时,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境:张壤是北川中学高二8班的地震幸存者,他因病请假逃过了地震的劫难。他在火车站当志愿者,想通过玩命地干活除去自己内心的伤痛。徐源去采访时,张壤在帐篷里不说话。一个男孩进来递给张壤半瓶可乐,张壤喝了一点,又递给徐源。徐源立刻明白了,张壤想宣泄,需要有人倾听。于是他将可乐一饮而尽,就坐着一言不发地听张壤自言自语了两小时。应当说,如果徐源不善于把握情境,他就不可能写出《高二8班一个人的复课》这样的作品来。
  ……

序言


热门设计服务